- 
		
今年3月,团中央社区青春行动“青伴夕阳·伙伴计划”专项活动在内蒙古启动。启动至今,6家青年社会组织在12个社区围绕“助老有所防、助老有所乐、助老有所学、助老有所医”四大领域开展服务,全方位提升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与安全感。
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奔腾社区,呼和浩特市青年火炬公益事业服务中心举办“青伴夕阳・伙伴计划”——“双节同庆,情暖邻里”文艺汇演,除了舞蹈、走秀、晋剧等节目,还开展反诈问答及血压、血糖测量服务,吸引众多居民参与。在呼和浩特玉泉区西三里营社区,“微型长征路”活动中吸引老中青三代携手跨越“泸定桥”、破解“四渡赤水”路线谜题、合作拼装党史拼图,沉浸式重温红色历史。

青年志愿者陪伴社区老年人。
西三里营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将持续打造‘青银共融’品牌,在寒假、节庆等时间节点陆续推出红色剧本杀、代际歌会等活动促进代际互动。”
内蒙古北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呼和浩特玉泉区万锦社区为老人提供精准服务。针对社区有居民盲目购买保健品问题,志愿者设计健康养生课程,带领练习八段锦,并通过日常监督引导其树立正确健康观念;在呼和浩特新城区曙光街社区举办“气韵生动·八段锦”活动,由专业老师讲解八段锦的历史与理念,并指导居民练习,帮助大家在快节奏生活中关注身心健康。
宣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呼和浩特新城区老缸房社区开展观影活动,青年志愿者在送上自制饮品的同时,陪伴居民观看红色影片《跨过鸭绿江》,聆听社区老人回忆峥嵘岁月,活动既为老人送去清凉关怀,也为青年上了一节爱国课;在呼和浩特赛罕区永泰社区,中心组织青年开展“健康知识闯关套圈”活动,将科普与趣味结合,在展现社区活力的同时,营造了青老相伴、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

居民学练八段锦。
包头市青山区弘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阿10#社区,开展“忆峥嵘岁月,传红色初心”主题活动,设置“战地运粮”协作赛、投壶竞技、军史问答等五大体验区,参与者通关活动即可收集印章。“游戏各个环节都需要我们团结协作,很有挑战性。”72岁退役军人李大爷感慨。老兵王德胜借助粮票等实物向青年讲述历史,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在包头市青山区都兰社区,中心以“从烽火传讯到重走长征”为主题,组织老年人参与历史故事传递、老照片拼图竞猜等活动。老人们协作拼图、积极抢答,在沉浸体验中重温革命岁月。

设置趣味活动。
呼伦贝尔现代社会心理研究院联合海佳助听器,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正阳街道开发区社区举办“关爱听力、守护健康”老年人耳健康主题活动。活动通过专业讲解,普及了耳部结构与护耳知识,并为老人们提供了免费耳部检查与个性化建议;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奋斗镇观湖社区开展了老年人体检活动,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解答慢性病防治问题,助力“老有所医”。

开展健康体检工作。
通辽市科尔沁区千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通辽市科尔沁街道阳光社区开展“剪爱暖夕阳”义剪活动,志愿者们技艺娴熟,为老人免费理发,并对行动不便及独居老人给予特别关怀,将健康陪伴融入细节;在通辽市施介街道希望社区举办“心贴心、艾草香”主题活动,青年志愿者一对一陪伴老人制作艾草锤,科普养生知识,讲述传统文化。
如今,青春力量已成为基层为老服务中一道亮丽风景线。内蒙古各青年社会组织精准对接需求,以多元形式,切实提升了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在“青银共融”的深度互动中促进了代际和谐与文化传承。
“内蒙古自治区团委将继续动员青年社会组织,深化项目内涵,巩固已有成效,探索长效机制,让青春之光持续温暖北疆,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贡献更坚实的青春力量。”内蒙古自治区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孙柳
二审:冯雪玉
三审:梁亮
举报 
 